第378章 准备出战-《我的奇异故事》

    今天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,因为我们准备发起进攻,对鬼神派开始大反击。有史来第一次,将会是最后一次。我记得古代有一位传奇人物,那就是子云。  

    陈庆之(484-539):字子云,义兴国山(今江苏宜兴西南)人,南朝梁名将。陈庆之一生经历过大大小小战斗数百场,全胜战绩!因此又被称之为南朝白袍军神。  

    自幼为萧衍随从,初时仕途不顺,任了20多年的六品官,直到受命接应北魏降将元法僧,才首封威武将军。  

    525年,三月和萧综入镇彭城,五月魏军来犯,陈庆之击败其先锋丘大千,萧衍命梁军退兵,此时萧综突然逃降北魏,梁军溃败,唯独陈庆之全军而返。526年,陈庆之随元树出征寿春,攻拨两城,迫降魏豫州刺史李宪,此次作战,梁军攻克52城,获75000余人。  

    527年,陈庆之与曹仲宗,韦放联合进攻北魏涡阳,连下13城,大败魏军,俘斩之多涡水为之断流,又得降城中3万余人。528年,北魏内乱,魏北海王元颢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,萧衍以元颢为魏王,并以陈庆之率领7000人护送其北归,名震天下。  

    529年,攻占荥城,进逼梁国,陈庆之一日攻占三城迫使魏将丘大千投降。元颢称帝后,魏济阴王元晖业率御林军2万来攻,陈庆之命令部下水面筑垒,攻陷其城,全歼2万。直驱洛阳,所到之处,魏军无不望风而降。  

    同年五月,陈庆之率3000精骑背城而战,大坡元天穆等20万大军。而后元天穆,王老生,李叔仁,率4万攻克大梁,并遣王老生,费穆进据虎牢关。陈庆之闻之,率兵掩袭,魏军皆降。元天穆率十余骑北渡黄河而逃,费穆闻之,自以为无后继,遂降于陈庆之。又进击大梁,梁国皆克之。梁武帝萧衍闻讯后,再次亲临诏书嘉勉。  

    由于陈庆之与其部下皆穿白袍,一路上所向披靡,因此洛阳城内有童谣曰:名师大将莫自牢,千军万马避白袍!  

    看着山上的竹林,我情不自禁写起文章来!  

    在我的生命长河里,尚有一处竹林让人难忘,它,无论如何也应入此文字,而且,正因为它,才成为我童年和少年的栖息地。  

    竹林么,是界于古街和坟芏群的倚角,大约占地有两百多亩,因为间杂有专用于耕种疏菜的菜地,零星的农家小院,三、四条小沟小溪等等,属于地处高朗之地,而我家的房屋也建于此。  

    这一片竹林也并非只有竹林,也有树木,但不太多,最多占不到10%;而住家占地也仅为15%左右,大部分让竹林风光,掩抑了自己的美丽。  

    在这片竹林里,除了读书上学之外,我们天天都生活在这里,也让我们从竹林的乐趣中,逐渐感悟,逐渐成长,逐渐走出这个天地,闯荡起社会的另一蓝天。  

    还是来说说竹林吧。  

    说起竹林,无论你听过、说过、见过、游览过、住宿过、生活过,你肯定会说它是美的,但它是婉约的美,豪放只能与它无缘。  

    远望竹林,呼啦啦的一片,尽显绿色,只是夏秋碧澄,冬春黑黝些而已。如若打仗,不定藏有千军万马。远望兮,绿意盈盈簇拥天,心情愉悦解乏疲;小孩哭闹望一眼,破啼为笑皆有之;烦恼焦愁倚门望,烟消云散杳然息;邻里纠纷夫妇怨,指看竹林解释疑;人生能有几日多,和睦相处善与邻。凝望兮,静寂之美在恬淡;风吹兮,若有千军万马藏,敌军相闻吓胆魂;友军闻之尽欢颜,胜利在望喜盈门。  

    走近竹林,进入竹林,都是非常美妙的。但若初进,就仿佛入了迷宫,且看:到处翠竹一样同,掩映其间绿色融;恰逢竹篱茅舍喜,又遇蔬菜种半亩。方寸之地藏水井,株株大树竿挂竹;桶扯口抿甜甘冽,如若饮了神仙泉。青苔伴草绿意秀,直想留住不回还;可怜身系千般事,惟待指日此处玩。  

    言罢大体,对于竹林,自己又当若何?  

    我么?总会一个人孤独地蹚游。亦是的,时常的我一个人于竹林,凝望它,自己尽被绿色包围,绿绿的,沁润自己的身心,贯于五脏六肺,聊感自己多么渺小,它是多么地伟岸挺拔,觉得真要好好享受人生,必须按老祖婆的要求,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得伯棒伯棒,至达乐此不疲方好。闭目时,仿佛听见微风吹过,有微微的丝丝声音,又像是小沟小溪的潺流,在清澈地缓慢流淌,一瞬间,感觉世界上仿佛仅存自己与竹,在一起厮磨,直至地老天荒。  

    竹林静寂时,仿如水墨画中的恬适少女,凝眉束目,睛不乱移,像有一泓清泉,在荡涤人的心灵,绿意包裹方为何?只当身处不凡中;剪却二两春风来,明心静气直呼无。如若风吹叶动,簌簌的声音顿响,竹在摇,叶在动,尚有稀疏的黄叶,也会于之飘落。但叶飘的姿势,有点像雪花,它慢悠悠地,左右飘摇,一下,一下,再一下,最后好像凝固一般,似乎沿着选定的飘落地点,轻飘飘地,倏然而落,遇风一欢,又再飘再落。  

    若有下雨天,那就更有一番奇特。在家听雨是可以的,但那却是“噼啪”的断续,噼一下,啪一下,滳在竹林的声音,往往不够响亮,除非大雨,“噼啪”的声音才够响亮,许多人觉得声音刺耳,烦躁不堪,认为是噪音,但我觉着,若无此噪,何来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呢。然在竹林中看雨,却是身临其境,我就常常披着斗笠(小雨除外),在竹林中穿梭,让雨打竹林之声,仿如裴多芬的《交响乐》,在竹林演唱;又如《二泉映月》,为其中奏呜听,大雨时,大珠小珠落玉盘,噼噼啪啪响得欢,一停一下,噼啪过去,噼啪过来,此起彼伏,传之很远。雨小时,薄如蝉翼绕飞旋,雨丝非常细腻,落在竹叶之上,仿佛桑蚕咀嚼,声音浅微,这时的我,会将满脸满头的雨丝,与竹叶的雨丝比对,好像还是有些区别,竹叶的雨丝竹意菲浓,人身的雨丝聊沾人味,如同一素一荤,自然不同。相同的惟有如银针,如毛发,如鹅绒,纷纷飘飘地,洒落,洒落,再洒落。  

    为什么我对竹林如此钟爱,还真的另有缘由,我年愈九旬的老祖婆说我比同龄孩子成熟早,所以我常常听她与七老八十的老婆婆们闲聊,方知竹林的前世今生。  

    遥想四川盆地从大海中凸起,造就了四川如此格局,龙虎之地如卧虎藏龙般蛰伏,如它们一旦跃出,肯定与都江堰之水龙联合,搅动万般风云,成都平原可能不保,将再次沦为水中泽国。于是女娲娘娘拨下金钗,往自己身上倏然一划,仿佛一个闪电,自天空亮落,于是方有过片竹林,更有众多仙女,往往于夜深之时,在竹林游逛,而并不惊扰乡民。  

    听到这些传说,我往往半信半疑,一边手枕着头,一边闪着亮亮的眼,在老祖婆和众多婆婆脸上搜寻,看她们是否会欺哄我个小孩,但却丝毫不觉。  

    由此,在经常的听后,或日常的闲暇,自己乃开始在竹林搜索,看是否真如传说,真有遗迹及仙女们留下的烙印,甚而半夜三更偷偷跑入竹林窥视,但常常希望越大,失望越大,可仍初衷不改,矢志不移,直至走出家乡后才罢休。  

    竹林的趣味很多很多,就是我住上过十天半月也难以讲完讲透,毕竟随着岁月流逝,加之上了年纪的关系,难免挂一漏万,所以还是暂且打住,让我们小娃娃兵在此耍子耍子,得个逍遥乐呵。  

    围绕这片竹林天空,对于大多数娃娃来说,他们的执着与热爱,无非就是玩蚂蚁、逮蚂蚱、捅蜂窝、掏鼠洞、打泥巴仗、呛芒芒辊(多人躲一人捉)、夹顶顶猫、观蜘蛛和捕笋子虫等,我虽与他们一起玩,也喜欢玩出尽兴,把笋子虫一支支生吃,但却始终守住底线,玩得差不多时,总会一个人静静地坐于一旁,头脑随眼眸的流转,在竹林的天空,胡思乱想起来,或透过竹林缝隙,探索起天空与竹林的连接,是否天是天,竹是竹,我是我了。更有太傻的表现,自己会巡着竹林缝隙透进的阳光,围绕着光,在地面左抓右抓,前抓后抓,最终把自己累趴下,方才罢休。  

    后来想想,生活在竹林里也是不错的。但是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,就算完成了还要进神的遗迹。记得人王说过一句话,进去了很有可能出不来,人王自己这么多年都没有出来。当然也有可能他出来了,但是一直隐居,最后老死了。因为人王没有吃长生不老药,但是这么强大的人就这么死了太可惜了!